最準確的活性炭吸附性能表達指標
活性炭的強吸附性能除與它的孔隙結(jié)構(gòu)和巨大的比表面積有關(guān)外(其比表面積可500-1700m2/g),還與細孔的行狀和分布以及表面化學性質(zhì)有關(guān)。
活性炭的細孔一般為1~10nm,其中半徑在2nm以下的微孔占95%以上,對吸附量影響最大;過渡孔半徑一般為10~100nm,占5%以下,它為吸附物質(zhì)提供擴散通道,影響擴散速度;半徑大于100nm、所占比例不足1%的大孔也是作為提供擴散通道的。
活性炭的吸附通道決定影響吸附分子的大小,這是因為孔道大小影響吸附的動力學過程。有報道認為,吸附通道直徑是吸附分子直徑的1.7~21倍,最佳范圍是1.7~6倍,一般認為孔道應(yīng)為吸附分子的3倍。
國內(nèi)生產(chǎn)的優(yōu)質(zhì)活性炭品種很少,且多數(shù)屬于氣相炭(即18~20埃的細孔占絕大多數(shù)),自然界的污染物和有機物要比氣體分子大很多,使用氣相炭是不適當?shù)?。椰殼炭大部分孔隙直徑?8~20埃,其20埃(2nm)以下的微孔占95%以上,盡管這種炭的比表面積最大,達到上千平方米,它只對于氣體或小分子具有很高的吸附容量;但對于水中分子量較大、分子體積較大的有機物其吸附程度則受活性炭的過渡孔道的影響,因而用于去除天然水中分子量較大的有機物,需選用過渡孔占高比例的活性炭。
活性炭對碘、四氯化碳、亞甲基藍這些小分子物質(zhì)的吸附是可以進入活性炭的微孔中,其吸附值僅是反映了活性炭對小分子物質(zhì)的吸附能力。天然水中的有機物主要包括腐殖酸、富維酸等物質(zhì),其分子量比碘、亞甲基藍、四氯化碳(分子量大都在100~200以下)的分子量大得多,故其吸附值不能代表對天然水中有機物的吸附能力。 *